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园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传统园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五大古典园林景观?
苏州的四大园林为:
沧浪亭、
狮子林、
拙政园
和留园。
代表着宋(公元960-1278年)、
元(公元1271-1368年)、明(公元1368-1644年)、清(公元1644-1911年)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在建筑中独树一帜,是有重大成就的古典园林建筑。
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以私家园林为主。
上海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始建于明代,已有400多年历史。豫有平安,有"豫悦老亲”之意思。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历史悠久,有着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大古典园林景观包括:
1. 苏州拙政园:位于江苏苏州市,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
2. 扬州瘦西湖:位于江苏扬州市,是一座以水为主题的园林景观,以其秀美的山水风光和精致的园林建筑而著称。
3. 北京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中国古代***园林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被誉为“***园林博物馆”。
4. 福建泉州***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是一座集佛教文化、园林建筑和石刻艺术于一体的古代园林景观。
传统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各自优势?
传统园林与现代公园最大的区别在于文化内含和功能。
以苏州为例,传统园林就是古典园林,原园主都是古代知名官吏、文人墨客和商界巨贾,所以每一座园林都有其特有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现代园林是供公众休闲、健身的地方,如苏州公园、桂花公园等。还有一种园林,它集中了吃喝玩乐娱各种功能,如苏州乐园。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独特的魅力,是园林文化中的一支奇葩。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奇山怪石,是古典园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引人入胜的神奇功效。古典园林中的亭、臺、楼、榭,廊、阁、桥等仿古建筑,即有美观大方,又有小巧玲珑,即能给人们遮阳、避雨,小息,又向人们展示了古典建筑的独特风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世界独一无二,是中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园林在今天将何去何从?
在回答中国传统园林是否会被取代的问题前,我们可以先去想为什么会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俗语。难道只是因为江南的美景动人吗?其实不然,因为以苏杭为代表的园林设计也是江南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起到了将自然美景作更好呈现的作用。
从这点出发,中式园林的魅力体现在哪里也变得很好解释。园林的存在让自然的层次更加丰富,亭台楼阁等的人为建造则提供给了人们走进自然的机会。与此同时,在虚与实、动与静、真与***、意与境的关系营造中,园林的有限空间也得以突破,就比如我们在漏窗的运用中看到远处的景,但回过头来,漏窗的花纹雕刻等本身就是一种别样的“景”。
至于答主这里说到的中式传统园林何去何从的问题,不妨看看国内优秀的园林设计案例再说吧。我不怎么关注园林行业,但记忆里最深刻的是第二届中囯绿化博览会上获得国家级金奖的作品“越乡人家”,也叫浙江园。他的设计团队是来自杭州的凰家园林,其将传统的越剧文化作为园林的建造思路,越剧中的水袖元素、钱塘江“之”字形的水系、浙江山林地形一同组成了园林的主脉,游人进入园内,就好像是走进了江浙一带地区的文化展览馆。虽有人工建造的痕迹,但”生态浙江“的主题贯穿始终。
中国传统园林需要考虑的从来都是如何传承,而非是否被取代的问题。
如果非要拿中国传统园林和日式作对比,倒是可以从中看到不少日式对于中式园林的借鉴和复刻。但从园林建造最讲究的“意境”层面来说,日式讲求的是“禅意”的营造,多人工少自然;而中式园林则偏爱“风雅”,多自然少人工。虽说不能直接由此判断两种风格的好坏,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道理我们总归还是懂得。
再回到中国传统园林在今天该何去何从的问题上,新中式概念的兴起应该算得上是一种新的探索吧。将传统的中式风格与现代元素糅合在一起,一方面使造景保留了传统的韵味,另一方面也符合现代人的居住和观赏习惯。就比如我前段时间看到的凰家园林设计团队作品《介畅园》。其让自然成为了庭院和家的重要组成部分。院中有花草、有山石流水,而可供业主休憩的桌椅则成了平时品茶待客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可以在这个作品中看到“叠山跌水,一池一院”的中式设计理念,月夜在自己的院子散步时听着这样的流水声颇有种“清泉石上流”的意境。试问这样的庭院,融合了中式的设计元素,又在改进的基础上便利了业主的生活,满足了业主绝大部分的场景需求,谁会不爱呢?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园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园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